智能技术接入养老服务优势明显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时间:2019-02-15
浏览数:1760
智能鞋垫预防老年人跌倒,智能平台实时监测老年人身体健康……近年来,智能化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养老产业中。在日前举办的第二届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再次明确相关产业政策。这意味着,智慧健康养老将迎来发展黄金期。
智能技术助力养老
智慧健康养老的兴起与中国的养老现状息息相关。当前,中国老龄人口持续增加,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截至2017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面对庞大的老年人群体,中国在健康、养老资源的供给上呈现不足态势,信息技术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养老等日益增长的需求。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健康养老正成为中国化解养老资源供需矛盾的可行途径和必然选择。
所谓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是指面向居家老人、社区及养老机构,基于物联网、计算机网络、智能化设备等科学技术,将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传统养老方式结合起来,为老年人提供全天候、多层次、高效便捷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产业。根据《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目前,市场中的智慧健康养老项目包括终端设备、软件产品和系统集成服务,应用服务主要包括老年人远程监护、慢性病管理、在线医疗、社区健康养老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罗文认为,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为扩大国内市场提供了重要的消费引擎,更为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近年来,在国内信息技术产业与健康养老产业融合不断加深的背景下,2017年中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到2.2万亿元。有业内人士预计,未来3年中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将保持高速增长,市场潜力巨大。届时,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将得到最大化满足。
智慧养老落地生根
随着智慧健康养老的推行,已经有许多养老机构、街道社区借助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呼叫等先进科技对养老资源进行优化,并对养老服务管理平台进行智能化升级。此外,帮助监测、安慰和照顾老年人的智能产品也日益普及。智慧健康养老的落地,衍生出各种科技形态。过去的两年里,三部委已公布了两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名单,目前,全国共有79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130条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乡镇)和29个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上海市首批入围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乡镇)的8个街道,都是个典型的老龄化老旧社区。在这样一个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区域中,“智慧养老”无处不在。在一家老年服务中心,一个个普通的床位凝聚了满满的高科技。智能床垫和床头的平板电脑,可以实时监测老人的心率、呼吸,记忆老人的每一个动作,再搭配上为老人配备的智能手环,每个数据都会及时反馈到服务中心的检测系统,如有异常情况,系统会第一时间通知家属,联系医院。当地还尝试将“嵌入式养老物业+生活服务”的设想变为现实,将区域内各小区物业办公室升级为“嵌入式养老”服务点,建立“惠老家园”。小区内,老人就可在家门口享受智慧健康养老服务。
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些融入了智能科技的产品和服务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命,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的生活质量更高、活得更有尊严,使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推动线上线下融合
从企业到养老机构再到社区街道,智能技术接入养老服务的优势明显。在家庭陪伴、老人陪护、社区居家养老、老年公寓及远程健康医疗等领域,智慧健康养老得到推广和应用,适老化智能产品正在逐渐被老人接受。不过,作为新兴业态,智慧健康养老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市场环境缺乏稳定性,多数企业还未形成成熟、可持续盈利的服务模式,仍需不断探索创新。
目前,市场上很多智能化产品都需要连接互联网,而一些智慧健康养老科技产品脱离老人的实际需求,功能繁多操作复杂,老人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许多老人没有网络条件,也缺乏操纵复杂智能系统的能力,产品体验不好,导致有需求的老人得不到好的养老服务。
罗文指出,智慧健康养老关键在“智慧”,要在智能产品上下工夫。开发满足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智能产品,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提高实用性、经济性和适老化水平,推动智能产品在老年人中的普及应用。探索政府引导、多元共建、市场运作的有效模式,形成可持续运营能力,探索建立良性商业运转机制。与此同时,要推动线上线下融合,进一步加强跨行业合作,避免“重硬件投入、轻服务保障”“重概念推广、轻有效落地”的现象,让用户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健康养老服务的提升与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