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设为首页

“喘息服务”:让老人照护者歇一歇,再启程

来源:中国社会报     发布时间:2018-09-10   浏览数:128
  “我爸爸岁数大了,离不开人。”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街道的王淑英一肚子苦水,“每天围着我爸转,自己生病都没空儿去医院。”年逾古稀的王淑英告诉记者,父亲王凤鸣今年96岁,长期照料父亲的重压让她心力交瘁,近来听说街道正在推行由志愿者短暂替代家属照料高龄、失能老人的“喘息服务”,她立刻申请了。
  社区志愿服务队来到家里,帮老人洗澡喂饭、翻身搀扶,有的志愿者还自学修脚、理发,照料十分细致。“他们照顾得可好了!”王凤鸣老人心满意足。
  “很多志愿项目都关注老人、病人,但他们的照料者同样是一个应该关注的群体。”八里庄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说,“让照料者歇一歇,才能更好地照顾家人。”该街道推出的“喘息服务”,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分担老人照护者的压力,既专业又贴心。
 
  “喘息服务”悄然生长
 
  “喘息服务”在国内尚属新生事物。一般由政府或社会力量牵头,成立专门服务队伍,经过一定培训后,提供临时照顾老人的服务,让老人照护者“喘口气”。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最早尝试“喘息服务”。66岁的方志明老人患脑中风,平时主要由老伴照顾。时间久了,难免心力交瘁。政府提供“喘息服务”,符合条件的家庭可以送老人去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暂住。除了日常照护,老人和家庭成员还能得到心理疏导,缓解压力。方志明老人在福利中心暂住的一个月,大大减轻了张阿姨的负担,“确实需要给自己放个假。”张阿姨说。
  像张阿姨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玖玖华山社区整合照护中心为一对患病高龄空巢老人提供“喘息服务”,专业照护让老人恢复得更好。
  在南京市,政府每年安排老年人短期入住养老机构或组织服务机构开展专业养老居家上门照护,从2018年起,该市在街镇、社区试点“喘息服务”,成熟后逐步推开。
  在老龄化严重的上海市,养老院“一床难求”,静安区青凤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社考虑多数家庭经济条件与照护压力,推出上门“喘息服务”。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也试点推出了“喘息服务”,由社区专门托老所照料老人……“喘息服务”很快在各地发芽生根。
 
  “开花结果”仍需迈过几道坎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在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的今天,照护人力短缺这一矛盾更为凸显。对于子女、老伴等主要照料者来说,持续陪伴照料高龄、失能失智、患病老人,无疑是沉重的负担。
  传统观念中,送老人进养老机构似乎是不孝顺的表现,种种原因使人们不放心、不敢进养老机构。然而想住养老院的,又可能被经济条件、供需矛盾限制而无法入住。
  专家表示,考虑到我国居家养老占绝大比重的国情,“喘息服务”的灵活性、专业性,不仅可以化解老人及家属的顾虑,还有利于减轻照料者负担。
  目前,“喘息服务”在国内尚处于各地自主探索阶段,缺少整体的制度设计,“开花结果”需要迈过几道坎。
  相关研究人员表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家属“甩包袱”。虽已引入事前评估机制,但相关的保险制度以及配套政策支持还不完善。
  另外,现有的“喘息服务”功能、形式较单一。除了替代照护,照护者的心理健康、照护技能提升等方面也需要被重视。
  有关专家指出,现有模式多为政府购买服务,资金来源单一,财政压力大。在公益模式向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价格、安全问题、追责机制,也逐渐成为老人及家属关注的焦点。
  国外经验:“喘息服务”可借力长期护理保险
  在美国,“喘息服务”覆盖面广,任何年龄、家庭情况,照护者均能享受高品质服务,且有足够的经济支持,资金来源多样,不仅包括个人工作收入所得,还有社会保障金、联邦或者州内资助项目、长期护理保险及本地养老机构的资金支持。
  澳大利亚“喘息服务”的提供者分为非正式和正式人员两类,非正式的服务由家庭成员、朋友或邻居提供。根据老人和其照护者的需求、可获得的服务资格及服务种类的不同,服务时长从几个小时到几天不等,地点可以是家里,也可以是机构。 
协会简介 | 网站声明 | 协会地址 | 联系我们
湖北省老龄产业协会版权所有 © 2010-2016
鄂ICP备16006622号-1成都安意科技提供技术维护网站统计
北京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北京市公安局网络报警报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