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设为首页

北师大教授钟伟:到2027年一千万养老都不够

来源:搜狐     发布时间:2018-09-05   浏览数:221
  这是一期老节目,现在看来,有一定的预见性,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如果退休以后,需要养老20年,以光熙门项目为例,最高收费超过4万元,也就是一年费用约50万,1000万,静态也只够50年花,从这个角度,钟伟教授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但对于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1000万,仍然是个天文数字!我们来看看节目中专家怎么说的,也欢迎大家留言与大家交流!
  数年前,央视《新闻1+1》播出《难道又要老不起?》,以下是节目实录:
  主持人(李小萌):欢迎来到《新闻1+1》。
  今天我们要说一个数字――一千万,用来做什么?养老,可能还不够,这是北京师范大学的钟伟教授提出的,到2027年一千万养老都不够,此言一出,拍板砖的人不少,但也有人对于本来就缺乏感觉感的未来更加觉得忧心忡忡,您怎么看,我们一起聊聊这件事。
  解说:养老到底需要多少钱?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钟伟得出的结论,估计会令很多人感到无比地沮丧,他说类似京、沪、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到2027年,预备1000万养老也未必够!
  钟伟(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是我自己在考虑我自己的养老问题,想要决定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必须多么辛苦,挣多少钱,然后我才能够太平无事,所以这是我给我自己设定和想要回答的一个问题。
  解说:尽管是一篇很小的文章,但钟伟说他也是本着严谨的态度写的,但是恐怕没有人愿意钟伟的预测,在20年后成为现实,而他的结论也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评。
  有专家指出,钟伟的算法并不科学,千万元养老之说缺乏基本的经济学常识。
  记者:您现在就是对钟伟老师一千万的这个数字,觉得不科学是吗?
  郝演苏(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
  对,是这样的,这个说法告诉你未来,很多人一下就感觉到,包括我们的同事,包括我周围很多邻居都觉得,活不下去了,这个现实意义有多大。
  董登新(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我看这位老师,也不是做养老保险研究,他的一个比较当中,我觉得可能有逻辑上的错误。他在文章当中提到的前20年和后20年,具有完全的不可比拟,做出的结论当然是比较荒谬的。当然他想引出这种财务支付危机,我觉得这种动机或许没有什么错误。但是他的支撑,他的观点论证过程太糟糕了。所以对于一个学者来讲,他当然是不负责任,不严谨的。
  解说:事实上,除了对结论的质疑,也有人从钟伟的文章中,看到了另外的问题。有文章就指出,其实打量该教授的观点,最值得关注的不是抓人眼球的千万存款,而是当前触目惊心的养老金缺口。而对于各方质疑,钟伟也做出了回应。
  钟伟:如果我的假设、前提、逻辑、数据出了问题,那么尽量批评,如果仅仅针对结论去吵架,那就没有任何意义,我特别特别希望我的判断是错的。所有的人都能够很幸福,很好地度过他的晚年,如果一分钱也不要,就可以度晚年,当然是最好的结果。
  市民1:你要不上医院,你要在家吃住,那十万块钱就可以了。
  市民2:不算医疗费,(一个月)一千块钱就够了。
  市民3:我觉得十万块钱应该差不多,在有房子的情况下。
  解说:养老到底需要多少钱?北师大的钟伟在计算,估计眼下的中国很多人也在计算。而来自于一个学者的千万元之说,也让承担着房价、就业等多方压力下的人,或许又会增加一个老不起的感慨。
  我们将如何老去?但愿钟伟的计算是错误的。
  主持人:一千万养老都还不够,很多人听了以后第一反应还是觉得太惊讶了,怎么这么多一个数额,岩松第一反应。
  白岩松(评论员):这个数字我不惊讶,面对这个数字。但是我非常惊讶于,人们在面对这个数字的时候,居然把很多人把它当真了,因为任何一个人可以去提出一个数字来,而且在钟伟这篇文章里我注意到,他是刊登在一个非学术性的杂志上,在我看来,更多的一千字这篇文章,可能带有一定人情背景的杂文性质。而且教授自己也说了,我是在考虑我个人的养老问题,因此产生了这样一种冲动,写这个文章,也许钟伟教授对自己将来养老期待值会比较高,要求的程度也会比较高。
  而且在他这篇文章里,所谓的一千万也是一个比较极端的数字,他说大部分的中国也许几百万就足够了,像上海等等这些,他说一千万未必够,其实在表达他的某种忧虑,但是我就觉得,他不过是一种声音而已,带有杂文性质的,为什么大家如此地当真呢?
  主持人:我想一个原因是不是跟他的身份有关,比如他是一个作家,或者是一个媒体人,这样说说表达一下情绪也可以,毕竟我们看到的是教授的身份,研究金融的,也许公众会觉得,这样的身份发表任何一个言论都应该严谨吧。
  白岩松:我注意到了这本杂志的最后,在这本杂志刊登完这篇文章的最后有一个小括号,上面写着,他是什么什么金融研究所教授,但是仅代表个人观点。杂志也上了,这只是他个人观点。从公众角度来说,我觉得我们也要改变一种思路,难道我们的所谓教授们,24小时全在严谨的做着学术的教授,不会,我刚才为什么带点开玩笑的性质,也许这是他的人情债,因为不是说约他的文章很难嘛,也许这有他的哥们,或者怎么样,写了一篇杂文,去完成一个稿债,仅此而已。他自己也说,恐怕他写完了,也就没太在意,没想到引起了这么大的动静,他应该不是以学术的姿态在写这篇文章,虽然他强调了严谨。所以我觉得大家没必要去因为他是一个教授,就要拿出一个好像让人立即信服的东西,我觉得就是一篇杂文。
  主持人:但是如果一千万这个观点确实让很多人对未来更加恐慌的话,他不应该为他的言论,在社会当中引起什么样的反应作出一个预测,并且承担责任吗?
  白岩松:你想听我说实话吗?
  主持人:当然。
  白岩松:开玩笑,在我看来真正的恐慌是我们现在依然乐陶陶地,不对未来自己的养老有任何的警觉,这才是真正的恐慌。在《新闻1+1》仅仅开播了两年多一点的时间里头,我们做了起码不下三四次关于养老的问题,我是走到哪儿都在关心老年的问题,尤其到了日本,这种感受会更强,中国现在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要单独算一个国家的话,已经进入世界前十了,而且这个趋势在急剧地增长。所以我觉得,真正让人担心的是,我们还乐陶陶地不以为然。
  当然回到教授这篇文章里头,我觉得他提出了一个前提,假如需要一千万的话,而且是一线城市,一个什么样的前提呢?说是货币政策以及养老的政策,沿着过去的惯性一点不做任何改变。你觉得政府傻吗?还是他没有智商,还是说眼见着中国人在逐渐地老去,老无所依,但一点都不作为,你觉得会有这样的政府吗?所以这个大前提在未来的20年,我相信就不会存在。
  主持人:但如果我们往前推20年的话呢?
  白岩松:好,这个假设很有意思。往前推20年的话,大约1990年,如果那个时候白岩松在某一个非学术性的杂志上,当然我不是教授了,我们举那个时候一个教授,在某一个非学术性杂志上写了一篇文章说,20年后也许我们需要一百万才可以养老,那个时候没有网络,不会挨网络的板砖,但是现实中会不会骂他神经病?会,可是现在你没觉得还真得一百万了,但是你没觉得现在社会在前进的时候,即使现在的确需要一百万养老,老不也在被养着嘛。虽然离我们的期待可能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说用这样的一个概念如果要去思考的话,你就会觉得,预测什么都相对容易。世界上有很多国家,让我们预测它未来的30年,可能都不太离谱。中国这样的国家,不要说20年,你给我预测未来的10年,神仙。
  主持人:留神明天有媒体说,白岩松说,现在养老需要一百万。
  白岩松:现在养老恐怕真的需要一百万,如果我们要作出一个逻辑或者怎么样的话,但是这不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我们看一下明天媒体有没有反应。还要听听更多人的观点,现在我们要电话连线《第一财经日报》评论部主任徐以升先生。徐先生你好。
  徐以升(《第一财经日报》评论部主任):
  主持人好。
  主持人:当您看到一千万养老都不够这样的观点之后,你的第一反应?
  徐以升:我认为钟伟教授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我是认为他所反映观点问题不在于养老这个话题,而谈的是人民币货币购买率的下降。用我们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人民币贬值或者说钱毛了。我们知道,比如说在过去20年或者30年的时候,上世纪70年代或者80年代,当时人民币我们说万元户的概念深入人心,但是现在如果说一万元留到现在的话,它的购买力已经大幅下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过去当时可能你有两万元、三万元就能养老,但是现在已经需要一百万了。我觉得货币购买率大幅下降,应该是理解钟伟教授这篇文章和一千万养老论的一个核心问题。
  如果说抛开这个问题去谈养老的话,反而有一些曲解,我们应该回归到他所谈的货币购买力的下降本身。这个问题是有一定的数据支持的。比如说我们知道过去30年,我们国家的GDP增长大约90倍,但是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了700倍。我是想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整个政策,今后要避免出现千万难养老这个状况,就需要回归到一个货币政策更理性,保持一个币值稳定,别让钱毛了的一个状态。
  主持人:谢谢徐先生观点。岩松你看,其实徐先生的意思也是,把结论抛开不说,来看它里面主要提供什么样的一些。
  白岩松:对。我根本没有去关心一千万的数,因为它毫无意义,假如说经过了一定的推延,我也认为毫无意义,因为没有人能预测未来中国20年的发展。不光是经济,包括社会的综合一种进步。但是我只想说一句话,第一个大家应该对养老的问题始终保有警觉,它只会越来越严重地挑战我们。而且别忘了一点,钟教授所说的2027年,基本上是咱们这波人,所以如何去孝敬现在的老年人,其实是在孝敬咱们将来自己,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结论。
  如果再加一句话,我为认为,如果我们依然寄希望于20年后,20多年后中国人的养老还要取决于自己攒够了多少钱的话,那么总理今年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所谈的尊严和幸福毫无意义,那说明没有实现。
  主持人:一千万养老可能都不够,这只是一个观点。怎么看它背后有价值的东西,我们继续关注。
  解说:钟伟的言论一出,很多地方的很多人都开始了计算。例如有一个理财师就这样计算。“如果每年5%的通胀,20年后的1000万就相当于现在的436万。而如果通胀达到每年10%,20年后的1000万就只相当于现在的198万”。
  今天当我们关注养老,这个所有人都不得不面对的话题时,钟伟一千万元不够养老的推测,是否会成为20年后将要上演的事实呢?
  记者:您认为养老需要多少钱。
  北京市民1:20万吧。
  北京市民2:我觉得20万差不多,要是得稍微重点的病,我觉得主要是病,如果没房子,那就另说了。
  北京市民3:我估计怎么也得几百万。
  北京市民4:如果得个疾病,两百万。
  北京市民5:要是不得病,有点吃饭就够了。信不信?房子别买,一买房子就不好说,现在就叫这房子要了命。
  解说:我们今天采访到的北京街头的每一个人,他们都没有作出一千万元的计算,但是大家的感受似乎倒是相同。房子、医疗、物价,谈到养老,这些都是人们绕不开的话题。
  也许今天,一千万元不够养老的新闻引发关注的背后,折射出的正是人们对于养老问题的思索。而事实上,钟伟也在思索同样的问题。
  钟伟:在考虑这个问题过程当中,才觉得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的货币政策的姿态,我们整个的养老金体系的代际平衡,还是有很多需要完善和改善的地方。养老体系的漏洞,现在来说还是比较多的,一个就是因为货币的发行速度比较快,所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养老金的积累程度是不够的。第二个就是目前来看的话,养老金的水平在迅速地提高,但养老金的归集并没有同步地增长,这两者之间形成了缺口。第三个就是多层次的养老体系,包括政府、企业、个人的,多层次养老体系还没有形成。第四个我比较担心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可能会比我们预想的要快一些。
  解说:看看今天的现实,在北京,3月份楼市郊区房价涨幅已经赶超城区,在北京通州区,有的楼盘十天时间一平方米大涨近六千元,到处都可以看到脸红心跳的投资客,面对虚高的房价,恐慌性消费已经出现。同时放眼全国,房价上涨也依然是不变的主旋律。
  字幕提示:南京
  姚先生(看房人):绝大部分都是两万以上的,像我们河西这一块,去年也就七八千,今年流两万了。
  陈先生(看房人):就是增加百分之百,非常厉害的。
  字幕提示:上海
  市民1:感觉上海的价格实在接受不了。
  市民2:像外环线周浦地方,也要卖到一万五、一万七,啥人去买,而且是毛坯房,不是装修房。
  字幕提示:房子房子你别涨,兄弟为你愁断肠,理解理解俺老光棍,让俺也当一回新郎,让俺也当一回新郎。
  解说:如今面对房价、物价、医疗等现实问题,养老二字,已经成为很多人莫名的隐痛。不仅即将老去的人在计算,甚至于那些怀揣着梦想,在大城市拼搏的年轻人他们也在考虑这样的问题。
  记者:像在北京的话,你有想过以后就在北京养老吗?
  北京市民6:没想过。
  记者:为什么?
  北京市民6:因为这边消费太高,有点不切实际。
  记者:那你是怎么打算的?
  北京市民6:看将来怎么发展,发展好当然喜欢在这儿养老。如果说平平淡淡的,还是不选择在这儿养老。
  解说:回家养老,离开大城市,到底谁来养活2027年之后退休的庞大人群?今天发表千万元不够养老言论的北师大教授钟伟,尽管他的结论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和批评,但是文章中所传达出的其他信息倒也值得今天好好思索。
  主持人:从一个养老的问题又带出了很多的问题,房子的问题,看病的问题。钟教授提的一千万养老肯定是一个高标准的话题,我们是不是也花一点时间说一说,当我们进入老年的时候,什么是属于我们生活的刚性支出?
  白岩松:我们先前已经说了,一千万这个数额我根本没有在意它,它就是个数,那么一说,我们姑且也当真一下。这一千万可能要建立在另一个前提下,你到底老无所依的情况下,靠不上政府,靠不上社会,靠不上子女,也靠不上个人,只能靠人民币,还是在通货膨胀当中的人民币。但是一个社会如果未来,尤其中国社会未来二十年的发展是让一个老人都靠不上,那我们奔哪儿去?政府要承担一部分,要让医疗以及最基本的养老保障,得以每一个公民面前都可以去享受到。
  主持人:所以它应该不是支出的一个大头。
  白岩松:对,政府要从一千万里拿走一部分,而且很大一部分。第二个是社会要拿走一部分,通过商业保险等等,包括通过商业、养老,以及无社会公益事业帮助等等,又从一千万里拿走一部分。接下来子女恐怕还要拿走一部分,虽然咱们这一代人很惨,将来一个,甚至有的人都不要孩子,那个时候就突然,全世界都没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因为是在独生子女,国家政策的干预下导致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靠谁都不如靠自己,为什么呢?靠自己,第一个,趁咱现在还在挣钱的时候,省出一部分钱去为自己的养老谋划。第二个我认为是最最最重要的,积蓄健康。一定要让自己,假如说我的平均寿命78岁,我73、74岁才开始进医院,可千万别60多岁就开始进医院,那你熬到78岁消耗太大了。
  主持人:所以把这些都剥离开以后,剩下那一部分可能是靠你单纯地储蓄来解决养老问题。
  白岩松:所以我说,如果要是彻底老无所依的话,也可能一千万都不够。
  主持人:但从钟教授观点里面还有一个数字听了之后让人觉得担忧,他说现在养老的缺口90%这么大。你现在交的钱,到你老的时候,可能没用得上。
  白岩松:这个我是既非常担心,又没那么悲观地去担心。第一个,中国启动这样的一个制度也才是一个相对比较近的时期,不像说延续百年,或者五十年。因此需要有一个累积的过程。第二个,我刚才已经说了,说句不礼貌的话。政府傻吗?他难道看不到这方面的问题吗?他会像钟伟教授所担心的那样,假如未来20年一点不做改变,会有这么一个政府一点不做改变吗?看着人就出问题。所以我既非常担心,希望它能够发生转变,而且我也相信它能够发生转变。
  主持人:另外在他的文章当中,还有一句话,引来很多人一声叹息,你看中国人辛劳一辈子,什么时候才能真的松驰下来,这种情绪上的共鸣我看挺多的。
  白岩松:我觉得在全世界哪儿彻底能够在中年的时候就松驰下来,对未来一点不担心的,我现在看到的不多。除非是在宗教一种非常强的的支撑之下。
  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问题,美国正在那儿炒关于医改的问题,想想看,日本几千万人的养老账户被政府丢了,导致政府人员要下台,自民党甚至要下台。我觉得我们当然应该一声叹息,但是在一声叹息里要考虑,如果责任只让政府、社会和子女去背的话,我们自己要把这声叹息变成行动,用这声叹息给那三方加一点压力,但是给子女能加多大难说,希望政府与社会能够让我们老有所依,但是靠自己这块儿千万别松手。
  主持人:靠自己我觉得一个是年轻的时候你靠自己,即便进入老年了也不妨靠自己,其实我们在很多老龄化的国家,人口多的国家。
  白岩松:那只有非常多健康,在年轻的时候积蓄了健康,到时候才真的能靠的上自己,否则的话,想靠自己都靠不上,所以要检点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你其实也在消耗您未来养老一个重要的支撑。
协会简介 | 网站声明 | 协会地址 | 联系我们
湖北省老龄产业协会版权所有 © 2010-2016
鄂ICP备16006622号-1成都安意科技提供技术维护网站统计
北京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北京市公安局网络报警报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