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设为首页

陈秉正:养老金融产品还不能满足老年人未来养老的金融需求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时间:2018-12-10   浏览数:1587
  截至2017年末,中国65岁以上年龄段占人口总数达11%,老龄人口比例持续攀升,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间的差距逐年拉大,社会抚养负担加剧,中国早已步入老年型人口国家。
  随着中国社会的老龄化的发展,政府的养老负担越来越重,个人养老负担也会越来越重。从需求端而言,中国居民的退休准备意识和养老意识在不断提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和同方全球人寿共同发布的《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报告》显示,今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6.65,自2016年起取得两连升。
  那么,国内养老保险产品是否能与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相匹配?保险等金融机构在产品和服务创新上能否增加有效供给?清华大学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时表示:“国内现在的养老金融产品还不能满足老年人未来养老的金融需求。”他建议,未来,金融机构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变额年金、养老目标基金等产品,专门根据老年人的养老长期需求来定制产品,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通货膨胀对金融资产实际购买力的侵蚀。
 
  养老金融产品还有很多待开发的处女地
 
  NBD:居民对个人养老金和养老保险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但从国内养老产品的供给来看,表现为相对不足的状态,如何看待国内养老产品供给有限?
  陈秉正:从养老金融产品来说,国内现在的养老金融产品还不能满足老年人未来养老的金融需求。很多金融产品还是针对企业、一般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群)而设计的,养老年金产品很少。但实际上可以为养老服务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有很多,很多金融机构都可以涉足,比如说银行可以做一些以养老为目的的理财产品(目前银行的理财产品都是非常短期的,以收益为吸引力,时间比较短,没有十年或者更长期的)。未来这部分市场,保险公司可以好好规划设计。
  具体而言,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如果只依靠政府,覆盖面和保障程度都会非常有限。可以用护理保险的保险金去支付养老公寓的入住费用。首批14家养老目标基金上市,虽然目前的税收优惠政策还没有落地,无法做成规范化和与国际接轨的养老目标基金,但相信很快可以做到。这是一个开头,慢慢产品会更加丰富。比如养老信托方面几乎还是空白,信托可以和保险、银行机构合作,为老年人提供信托服务。养老金融产品还有很多待开发的处女地。
 
  NBD:目前国内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情况如何?未来推广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陈秉正:目前大概有十四个城市在做试点,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长期护理保险。政府给需要护理的老年人每天一定的护理金(如100元),前提是要测试是不是需要护理。目前的试点中,严格来说也没有什么精算,所以谈不上是一种保险。保险就是要有一种风险存在,例如每个人都有可能有朝一日需要被人护理,这就是一种风险。如果担心自己没有能力负担可能出现的护理费用,就可以买一个保险,预先缴纳保费。
  长期护理保险在美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才开始。那个时候没有大量的数据支撑,保险公司很难定价。举例来说,如果说今天来买,有朝一日一旦需要护理了,保险公司一天给付200元,一直到不需要护理为止,算不出来到底要交多少钱。此外,今天的200元大约可以买一个护工一天的护理服务,届时可能一小时就需要200元。
 
  通货膨胀对长期资本的侵蚀是主要风险
 
  NBD:如何看待通货膨胀对保险机构养老精算的影响?有何对策解决这一问题?
  陈秉正:通货膨胀对长期资本的侵蚀、对实际购买力的影响是最大的,不管是养老保险还是长期护理保险。要在精算基础上再看有什么办法保值增值。到底需要多少钱来养老?
  如果一个60岁的老年人今天退休,假设他的家庭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中等收入家庭,如果未来不发生大病,或者即使发生了大病,社会医疗保险可以帮他基本解决费用问题,且不会出现长时期的护理。按照这种假设大概需要300万元。计算的依据是:假设老两口每年的退休金收入大约10万元,但一年的开销大概需要30万元,另外20万元就得靠自己的储蓄和投资收益来获得。如果按照5%的收益率购买银行理财或做其他投资,每年可以获得15万元的收入;如果是购买一个养老年金保险的话,预期每年领取20万元的话,大约需要280万元。
  还有一个问题是,现在的这280万元怎么用?如果仅仅放在一个比较保守的固定收益类的投资产品上,比如说银行理财产品上,可能就会出现因为通货膨胀而导致手头的金融资产的实际购买力缩水。这个时候就需要将一部分资产配置到股票等权益类资产上面。金融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变额年金、养老目标基金等产品,专门根据老年人的养老长期需求来定制产品,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通货膨胀对金融资产实际购买力的侵蚀。
协会简介 | 网站声明 | 协会地址 | 联系我们
湖北省老龄产业协会版权所有 © 2010-2016
鄂ICP备16006622号-1成都安意科技提供技术维护网站统计
北京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北京市公安局网络报警报警中心